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横扫九州中级玩家玩法指引攻略 > 新闻动态 >
近年来,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在全国多地试点推行,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实践。从安徽蚌埠的民生实事票选到重庆沙坪坝的“微网格”治理,再到江西南昌的“1+3+N”议事模式,这一制度让“街道的事”变成“大家的事”,让“政府配给”转向“群众点单”,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体现。
议事代表会:架起政民“连心桥”
长期以来,街道作为政府派出机构,缺乏本级人大代表,民意表达渠道相对有限。议事代表会的设立填补了这一空白,通过吸纳社区能人、行业骨干、热心居民等多元主体,形成“党工委领导+人大工委主责+议事代表参与”的治理架构。蚌埠市禹会区朝阳街道通过议事代表会票决民生项目,老旧小区改造、路灯安装等“关键小事”迅速落地,居民获得感显著提升。南昌县东新街道则依托“代表联络站+社区议事点”,实现民意收集全天候、议事协商常态化,让基层治理更接地气。
从“为民做主”到“由民做主”
议事代表会的核心在于赋权于民。重庆沙坪坝区推行“五步工作法”——访民情、察项目、选实事、提建议、评成效,确保议事成果转化为民生实效。蚌埠市延安街道的议事代表单中华,通过日常走访推动小区晾衣架增设,让“晾晒难”问题迎刃而解。这种“群众提、代表议、政府办、大家评”的闭环机制,既增强了决策透明度,也提升了政策执行力。
制度创新仍需深化
尽管成效显著,但议事代表会仍面临代表履职能力不均衡、议事成果转化效率待提升等问题。重庆彭水县提出加强代表培训,通过模拟议事、法律讲座等方式提升议事水平;青云谱区京山街道则创新“六+九制度”,以量化考评激励代表履职。未来,需进一步优化议事规则,拓展数字化参与渠道,让更多“沉默的声音”被听见。 街道议事代表会制度,既是基层民主的“试验田”,也是治理现代化的“助推器”。唯有真正让群众成为治理的主角,才能激活基层社会的“一池春水”,书写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篇章。
